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
金融时报:大数据助小微金融提质增效

发布时间:2017-08-28  所属栏目:行业动态  点击次数:3159  返回上页

金融时报:大数据助小微金融提质增效

 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。但近年来,随着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业态的兴起,互联网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,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始涌现,这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渠道,金融智能服务小微企业的时代正加速到来。

  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突出

  作为实体经济的“毛细血管”,我国小微企业求“资”若渴。

  据了解,当前我国每天新增1.5万户以上的小微企业,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,已占我国就业岗位的80%。而从央行统计的数据看,小微企业贷款的需求客观存在。截至2016年12月末,我国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.84万亿元,同比增长16%,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7.2个和9.1个百分点。

  但是,与小微企业发展不匹配的是,融资问题一直是掣肘其发展的痛点。“在我国6000多万家小微企业中,大概只有1300万家小微企业被金融机构服务过,而且从去年数据看,我国小微贷款余额当中,超过90%都为担保抵押类,纯信用贷款依旧很少。”元宝铺CEO陈瑞贵表示。

  “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题,不仅是难,而且是慢。”有互金从业者坦言,小微企业出于成本考虑,很少能像大企业那样贷一笔款后,放在那里慢慢使用。总体上,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“小、急、短、频”,即额度小、要得急、使用时间短、频次高。据记者了解,蚂蚁金服旗下服务小微企业的网商银行,在其服务的小企业中一年贷款50次以上的,就占到了60%。

  大数据助力授信决策

  事实上,解决小微融资难、融资贵的问题,核心就是成本问题。随着智能制造向深处拓展,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空间逐步打开,将其应用到线上金融服务,可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,提升服务效率。

  从当前市场表现看,除了几大互联网巨头之外,一些金融科技企业、第三方服务平台也开始涉足大数据领域,以海量的大数据为积淀,开发智能风控系统,将技术输送给相应的金融机构,提高其信贷审批效率,助力小微企业获得贷款。

  “事实上,一笔银行贷款的发放,其背后有大量后台人员在做工作。小额贷款在银行贷款难,很大因素是商业的不可持续,即人工作业成本越来越高。”某银行从业人员坦言。

  小微业务是金融的“蓝海”,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,还是新金融公司,都希望在此领域深耕。但是,正是由于单笔贷款规模普遍较小,银行成本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造成小微贷款落实困难。面对这种情况,若是可以在云端搭建一个授信决策的集成系统,降低采集信息和授信决策成本,帮助银行机构、小贷公司减少线下的人力成本,将有助于改进小微贷款的商业模式。

  以小微数据化信贷服务平台元宝铺为例,其在不久前推出了一套云端产品级的智能风控系统,以小规模资产市场为切入口,通过集成已有的大数据,把在线上采集的各种信息都集成到这一云端系统当中,辅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完成授信决策,提高信贷审批效率。

  据了解,元宝铺在过去3年多时间内服务了20多个银行机构和小贷公司,帮助超过5万家小微企业获得超过50亿元的授信额度。而在这一过程中也积淀了10万多个小微企业的数据样本。在陈瑞贵看来,通过已有的数据沉淀,在云端搭建这一平台,对于银行机构来说,可直接在云端获取授信结果,减少其在小微企业本地部署决策引擎成本,从而帮助小微企业主更快获得贷款,有针对性地解决其金融需求。

  智能风控解决行业痛点

  业内普遍认为,在未来,线上金融业务将成为主流。那么,如果线上业务逐步扩大,如何做好线上风控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。

  可以看到,传统的风控以人工审批为主,效率普遍低下,而当前市场上的一些线上风控系统,又存在着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对称度差、风控规则与业务逻辑强行黏合的问题。“一旦风控规则出现漏洞,容易被大量复制,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,因此,需要经常对风控模型进行迭代,但这也同时带来风控成本巨大的难题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表示。

  总体上,小微企业业务涉及面广,行业和场景各有不一。一方面,不同行业需要的数据源不一样;另一方面,不同行业的风险特征也有所差别,因此,对应着小微金融的服务也需多元化。

  为解决这一痛点,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,开发智能风控产品做风险定制化成为发展趋势。传统的风控引擎是部署在本地的,部署之后仍然需要金融机构去对接大量的数据。而智能风控系统,可以做到数据定制化、风险定制化、产品定制化,提供契合产品需求的场景化风控模型。

  “尽管不同行业有所差别,但通过智能风控将原始数据抽离出来,形成格式化规则,建立相应的模型。这既包括成熟的风控策略,也包括规则可配置的原则,在应用新业务时可对模型进行实时动态调整、灵活配置。”陈瑞贵表示。

本文摘自:《金融时报》